詳情描述
從2000年開始,歐洲拍賣行開設了中國瓷器的拍賣專場。比如,佳士得(倫敦)將每月必辦的東方工藝品專場改為“東方陶瓷與工藝品”,凸顯出了“陶瓷”一詞。
鬼谷子下山圖罐
2005年佳士得(倫敦)
成交價1568.8萬英鎊(折合人民幣約1.3億)
2005年,佳士得(倫敦)的元青花“鬼谷子下山圖罐”,以1568.8萬英鎊(約合人民幣1.3億元)的高價成交,在國內外均聚焦明清瓷器的同時,一件元青花瓷器竟拍出如此天價,實為難得,具有里程碑的意義。
2006年,中國瓷器在歐洲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地位再度提升。
以佳士得為例:佳士得(倫敦)“亞洲藝術”拍賣會(開設于2005年)中國瓷器品種、數量、成交額迅速上升;5月,佳士得(阿姆斯特丹)舉辦的“亞洲陶瓷工藝”拍賣會中,中國瓷器數量達到了全場拍品總量的90%,同時以265萬歐元成交的全場較高價拍品也為中國瓷器;6月,在佳士得(倫敦)舉辦的“中國和日本出口藝術”讓中國外銷瓷首次以專場拍賣的形式亮相佳士得;隨后佳士得(倫敦)“中國陶瓷工藝專場”也以中國瓷器為主,成交額達到了83萬英鎊。
此后,中國瓷器特別是明清外銷瓷器的價格迅速上升,歐洲對中國瓷器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,中國瓷器拍賣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。
清乾隆 粉彩鏤空“吉慶有余”轉心瓶
英國班布里奇拍賣行
成交價:5.54億人民幣
2010年,英國班布里奇拍賣行以5.54億人民幣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鏤空“吉慶有余”轉心瓶,成為史上較貴的中國瓷器。
現今,佳士得(倫敦)仍每年舉辦“中國瓷器工藝”專場和亞洲藝術周。
蘇富比(倫敦)每年舉辦“重要中國瓷器”專場,為蘇富比在歐洲較重要的中國瓷器常設拍賣會,另外,蘇富比(巴黎)每年兩度舉辦“亞洲藝術”拍賣會也包含中國瓷器。
中國瓷器也見于其他歐洲拍賣行,如德國納高每年兩次的“亞洲藝術”拍賣會;瑞典烏普薩拉拍賣行“亞洲拍賣”專場;邦瀚斯國際拍賣行經營少量中國瓷器,但拍賣時間不固定,且未分出專場;英國斯沃德、英國班布里奇等拍賣行也經營中國瓷器。
美國
佳士得(紐約)在2000年開始設立中國瓷器工藝拍賣會,與佳士得(倫敦)狀況相似。
2005年前,瓷器拍品數量較少,主要以竹木牙角、家具等為主,成交額相對較少。
2005年1月,佳士得(紐約)舉辦了中國外銷瓷藝術專場,可看作是同年7月倫敦外銷瓷專場的鋪墊。
相較而言,佳士得(紐約)更注重中國外銷瓷。從2005年開始,佳士得(紐約)便每年舉辦中國外銷藝術拍賣專場,也常會在春、秋拍賣會上舉辦一次“中國瓷器工藝精品”拍賣專場。而佳士得(倫敦)每年舉辦的同類專場,更傾向于拍賣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瓷器。這或許受到不同地區(qū)藏家的審美喜好影響。
從拍賣場次來看,佳士得(紐約)較佳士得(倫敦)舉辦的中國瓷器專場更多,類型也更為豐富。除常規(guī)拍賣會以外,還包括私人收藏的瓷器專場和博物館委托拍賣會,如塞克勒收藏中國瓷器工藝精品、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瓷器等。
蘇富比(紐約)每年也舉辦一次“重要中國瓷器”拍賣會,為蘇富比在北美地區(qū)舉辦的常設中國瓷器專場,其他拍賣行如圣約翰、邦瀚斯(紐約)、紐約貞觀、美國聯(lián)邦國際藝術品等也經營中國瓷器。
2005年起,中國瓷器開始在歐美藝術品市場中得到重點關注,這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(fā)展以及亞洲藏家實力上升不無關系。2015年紐約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,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行四分之三的競買人來自中國大陸,溢價率高達200%,有些在國內流拍的古董文玩,在紐約反而得到國人的重視。
清乾隆 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一對
倫敦佳士得2017年亞洲藝術周
成交價:1.3億人民幣
至2018年,中國瓷器在歐美藝術品拍賣市場進一步得到重視,佳士得、蘇富比相繼開設單件陶瓷重器拍賣專場,如2018年6月蘇富比(巴黎)“清乾隆粉地洋彩鶴鹿同春如意瓶”專場,蘇富比在倫敦和紐約增設“中國藝術”線上拍賣會,內含多件中國精品瓷器。
香港
香港及亞洲藏家在中國藝術品上的興趣與歐美藏家相異,倫敦及紐約的藏家更喜愛中國早期青銅器和陶器,而亞洲藏家普遍對明清瓷器感興趣。因此,佳士得、蘇富比兩家國際拍賣企業(yè)在香港市場側重中國瓷器拍賣。
雖然蘇富比早在20世紀70年代便進駐了中國香港,但使其真正在中國大陸家喻戶曉的則是1980年蘇富比(香港)仇焱之Edward. T. Chow藏瓷的轟動性拍賣。蘇富比憑此正式確立了香港作為中國瓷器拍賣較重要會場的地位。
20世紀90年代,蘇富比(香港)在每年的春拍和秋拍,將中國瓷器與玉器、翡翠、竹木牙角等中國藝術品歸在“中國瓷器、工藝品、翡翠雕刻及鼻煙壺”專場里。到了2000年,此常設專場更名為“中國瓷器及工藝品”(或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),中國瓷器數量占到全場拍品的60%以上,每年春拍和秋拍各舉辦一次。
1985年,佳士得在香港開設辦事處,形成與香港蘇富比的競爭局面。
佳士得(香港)于1987年推出首場“中國陶瓷及工藝精品”拍賣會。那時日本正值經濟強盛時期,佳士得(香港)拍賣的中國藝術品大部分都流入了日本藏家手中。1992年9月29日的“中國陶瓷、翡翠雕刻”,中國瓷器數量占一半,有9件瓷器超過100萬元成交,這樣的拍賣成績在當時是相當出眾的。
1999年佳士得(香港)春拍中一件“清雍正 琺瑯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”以1784萬港幣成交,成為佳士得在香港拍賣的首件破一千萬港幣的中國瓷器。自此之后,千萬元以上的中國瓷器頻頻現身,大陸藏家和歐美藏家的踴躍介入推動了瓷器價格的上漲。
2000年,“中國宮廷及圓明園御制藝術品”拍賣會中,“清乾隆粉彩花蝶紋如意耳尊”以3304.5萬港幣的高價創(chuàng)下一項瓷器拍賣世界紀錄,而該場的總成交額也達到了的1.53億港幣。
進入21世紀后,香港的中國瓷器拍賣會中拍品質量更高,數量更多,屢見拍出天價瓷器的消息,而這些天價瓷器均集中在兩大國際拍賣行駐香港辦事處。
2000年蘇富比(香港)春拍“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”中,“清乾隆外粉青醬釉地描地金銀蓮紋粉彩鏤空瓶”以2094.48萬港幣的成交價,首次使中國瓷器在蘇富比(香港)拍場中突破了1000萬港幣,該場拍賣會的總成交額也首次突破了1億港幣。其后蘇富比(香港)的中國瓷器拍賣維持其一貫的高質量,在2015年再次更名為“中國藝術珍品”并沿用至今。
21世紀以來,蘇富比(香港)拍出了多件令全世界藏家耳熟能詳的熱點拍品,如在蘇富比幾經易主的“明成化雞缸杯”“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”“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瓶”等。
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
香港佳士得
2.13億港元
從2011年開始,除常設“中國瓷器及工藝品”之外,蘇富比(香港)還設立其他中國瓷器拍賣會,如20112013年共舉辦五期的“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”。并開始推出只有一件焦點拍品的專場拍賣會,如2013年“藝海觀濤:坂本五郎珍藏中國藝術定瓷” 1.46億港幣拍出的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,和2014年膾炙人口的“玫茵堂珍藏成化雞缸杯”。
清康熙 粉地彩開光花卉碗
成交價:238,807,500港元
蘇富比(香港)2018年春拍
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
香港蘇富比2017年春拍
成交價:2.29億港元
2017年底備受矚目的“俊雅清凝樂從堂藏宋瓷粹珍”中,2.94億港幣拍出的“北宋汝窯天青釉洗”,再次穩(wěn)固了蘇富比(香港)在中國瓷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中心地位。
北宋汝窯天青釉洗
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
成交價:2.94億港元
清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尊
香港佳士得2017年春拍
成交價:1.4億港元
與蘇富比(香港)類似,佳士得(香港)從2000年至今,在每年春拍和秋拍各設一次“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”拍賣會。與此前將瓷器歸入到宮廷御制工藝品的做法不同,“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”中瓷器拍品占到一半以上,創(chuàng)造了大部分成交份額。
近年來除常設的“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”外,佳士得(香港)還舉辦過如“英國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國瓷器”“養(yǎng)德堂珍藏中國古陶瓷”“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”專場等,都獲得了喜人的成績,拍品為私人藏中國瓷器,質量與常設拍賣會相比更高,且流傳有序。
日本
橫濱國際拍賣行每年的春、秋拍均設中國瓷器專場拍賣會“瓷苑雅集中國歷代瓷器專場”,夏拍時設“瓷雜珍玩”,亦包括數量眾多的中國瓷器。
東京中央作為主營中國藝術品的日本拍賣行,在中國瓷器板塊投入甚多精力,在每年春、秋拍中,均將中國瓷器囊括在“古玩珍藏”拍賣會中,間或舉辦中國瓷器私人收藏專場,如2013年9月“九州中國陶瓷美術館舊藏專場”。
其他如日本美協(xié)拍賣、日本伊斯特、日本iArt等拍賣行均經營中國瓷器拍賣。
總體來說,相較于中國瓷器,日本拍賣行更推崇中國傳統(tǒng)書畫,在征集拍品過程中瓷器的質量不及國際大型拍賣行,拍品價格同樣偏低。因此,日本的中國瓷器拍賣市場仍不及中國香港的蘇富比和佳士得。